当前位置:首页 > 乙肝用药

乙肝抗病毒 切莫进入十大误区

09-27 来源: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但目前一些患者的错误认识导致抗病毒治疗未达到预期的疗效。本文仅举十例,供大家参考。

  1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

  由于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终生不发病,这使得一些应该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误认为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肝功能异常时服用一些降酶药物就行了。这些患者长期不愿就医,也不愿配合医生的系统治疗,甚至放弃定期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监测,一旦病情严重而不得不就医时,往往已经发展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期。

  的确,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终生不发病。但乙肝病毒对人体的损害常常是在体内静悄悄地进行,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并无明显症状。因此,我们常说乙肝病毒是体内潜伏的“特务”,乙肝病毒感染者应该随时保持警惕,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学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

  2盲目相信一些广告

  一些乙肝患者为了治疗疾病,盲目相信一些广告。有一位肝功能正常的乙肝“小三阳”患者,盲目听信广告,花了近两万元钱,不但没有使乙肝病毒清除,还因药物中毒导致了药物性肾损害。还有一些患者看到一则抗乙肝药物在转基因鼠上试验的报道,就认为这种药物一定能治好乙型肝炎。

  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都要按照国际上统一的GCP标准,经过临床前(动物)、Ⅰ期(健康人和少数病人)、Ⅱ期和Ⅲ期(国际多中心、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才能正式上市,有些药物还要经过Ⅳ期临床研究。在这些试验中,不仅要观察药物的有效性,还要观察其安全性。这一过程,至少要经过2~3年。在这些试验结束前,谁也不能断定其在临床上肯定有效和安全。

  3没有适应症随便用药

  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属于处方药,其最佳适应症是HBVDNA阳性、ALT反复波动在100~300单位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另外,一些肝硬化患者,要进行肝、肾移植术的乙肝感染者,肿瘤化疗期和围手术期的乙肝感染者也可使用。但目前常看到一些肝功能正常的患者为了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而自行购药治疗,尽管在治疗的初期可以达到HBVDNA阴转的结果,但停药后仍会再次升高,结果导致病毒发生耐药,甚至在患者真正需要抗病毒治疗时,无法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

  另外,由于一些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在妊娠早期不应使用。干扰素对甲状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对血象也有抑制作用,有甲状腺疾患和白细胞较低的乙肝患者也应慎用。患者自行购药治疗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

  4不能坚持抗病毒治疗

  一些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今天服药,明天不服,或者想起来就服,忘记了就停药;还有一些患者在治疗后刚刚达到HBVDNA阴转的初步疗效就误认为病毒已被清除,可以停药了。这样的治疗不仅起不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可能加速耐药的发生,甚至使病毒的复制反弹,导致肝病加重。这是因为目前一些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服药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弱或停止了;停药后,乙肝病毒会重新活跃。因此,一定要坚持按时服药和长期治疗,达到一个持续抑制病毒的效果,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5治疗期间不进行监测

  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是否达到了效果,是否产生了耐药,主要依靠治疗期间的监测。如果治疗3个月以上,患者的HBVDNA滴度未见下降,说明这种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就应该更换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果达到疗效,可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后停药;如果用药期间出现HBVDNA和ALT的反跳,可能是因为病毒发生了变异,对药物产生了耐药。

  另外,有些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都需要在治疗中定期检查才能及时发现。

  6过分恐惧病毒变异

  一些患者的HBVDNA滴度很高,肝功能长期异常,但由于他们过分恐惧病毒变异而不敢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这会使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肝细胞坏死持续存在,肝功能长期异常,其结果将会刺激肝脏内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来修复肝脏内的坏死灶,导致肝硬化;或由于增生过度,导致肝肿瘤。

  其实病毒变异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人类要用药物去抑制病毒的生长,而病毒本身也要去适应环境以便生存。例如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发生变异,因此人们每年都要制造出新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细菌也会发生变异。使用青霉素治疗一段时间,细菌就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这就是细菌发生了变异的结果。乙肝病毒也是这样,长时间使用一种抗病毒药物,病毒就会发生变异,并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一旦病毒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可再选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如果积极治疗,使病毒很快受到抑制,肝细胞坏死停止,肝功能好转,就阻止了肝纤维化的进展,为进一步的治疗或等待更有效的药物出现赢得了时间。

  7“小三阳”患者不用治疗

  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感染的“小三阳”状态是乙肝病毒复制的“冬眠期”。这时,乙肝病毒几乎无复制,肝功能正常,病人的病情相对平稳,无须治疗。但部分“小三阳”患者反复肝功能异常,其原因可能是感染了一种前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患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导致进行性肝病。因此,这样的“小三阳”乙肝患者仍需要抗病毒治疗。

  8肝硬化患者抗病毒为时已晚

  有些乙肝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出现了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这些患者常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抗病毒治疗为时已晚。

  其实,近年上市的新一代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不仅能缓解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而且还很安全。近年来,国内外医生对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国外的一项研究中,一些准备接受肝移植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治疗,治疗后,有2/3的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甚至收到了暂缓手术的效果。

  9盲目联合抗病毒治疗

  一些患者为了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盲目联合多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其实,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相同的。另有一些药物,尽管他们的作用机制不同,但经过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多数专家并没有看到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有更好的效果。另外,乙肝病毒也不像艾滋病病毒的抗药性那么强,必须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所谓鸡尾酒疗法下才能抑制病毒复制。乙肝病毒对抗病毒药物十分敏感,应用新一代核苷类药物,80%以上的患者在小剂量下就能达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目的。因此近年来多数专家认为,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不应盲目联合应用,而应采用一种抗病毒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更换另一种药物的序贯治疗方法。

  10对抗病毒治疗期望值过高

  由于一些乙肝病毒感染者在社会上受到一定的歧视,造成他们迫切追求所谓转阴治疗,并对乙肝的抗病毒药物期望值过高。在抗病毒治疗期间,不去注意肝功能改善和乙肝病毒DNA的抑制,而一味期望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转。其实,目前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仅能起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并不能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完全清除。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改善肝脏功能,缓解肝细胞的病理损害。要坚持持久的治疗,使乙肝病毒长期处于抑制状况,最终达到HBVDNA阴转,肝功能恢复,e抗原阴转,并出现e抗体的病毒“冬眠”状况,使肝细胞得到保护。



本图文由医吧健康网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