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间质性肺疾病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症

05-30 来源:互联网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的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病因有的明确,有的未明。明确的病因有吸人无机粉尘如石棉、煤;有机粉尘如霉草尘、棉尘;气体如烟尘、二氧化硫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药物影响及放射性损伤。本病属中医“咳嗽”、“喘证”、“肺瘘”等范畴。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进行性气急,干咳少痰或少量白黏痰,晚期出现以低氧血症为主的呼吸衰竭。查体可见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或捻发音。有不同程度紫绀和杵状指。晚期可出现右心衰竭体征。
[诊断]
1.进行性气急、于咳、肺部湿罗音或捻发音。
2.x线检查:早期呈毛玻璃状,典型改变弥漫性线条状、结节状、云絮样、网状阴影、肺容积缩小。
3.实验室检查:可见ESR、LDH增高,一般无特殊意义。
4.肺功能检查:可见肺容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
5.肺组织活检提供病理学依据。本病应注意与喘息性支气炎鉴别。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激素治疗:强的松30—40毫克,分2-3次口服,逐渐减量至维持量,5-lO毫克,1日1次。
(2)治疗并发症: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3)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舒喘灵等。
(4)氧疗:适用于晚期患者。
2,中医药治疗
(1)肺气虚损:咳喘声低、易疲乏,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气,止咳定喘。
方药:生黄芪30克,生白术、杏仁、紫菀、款冬花、地龙各10克、防风6克,太子参15克,炙麻黄6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2)气阴两虚,痰淤阻肺:干咳无痰或少痰,喘息气短,动则加甚,神疲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腰酸膝软,舌淡红、首薄白或少苔,脉细滑或细弱。
治法:补肺滋肾,化痰活血。
方药:太子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各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生黄芪30克,百合30克,胡桃肉15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川贝粉6克(冲服)。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六味地黄丸。
(3)脾肾阳虚,淤血内阻:咳喘无力,动则加甚,呼多吸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面灰唇紫,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温肾,化痰活血。
方药:熟附于10克、肉桂5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泽泻,0克、生黄芪30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杏仁10克、地龙10克、仙灵脾10克。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金匮肾气丸。
[预防与调养]
1。注意避寒保暖,防止受凉感冒。
2。避免接触病因明确的异物。
3。注意饮食营养。
4.人参、蛤蚧、川贝粉、红花、冬虫夏草适量,研粉人胶囊,适量服用,或每日食用核桃仁2-3个。体可见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或捻发音。有不同程度紫绀和杵状指。晚期可出现右心衰竭体征。
[诊断]
1.进行性气急、于咳、肺部湿罗音或捻发音。
2.x线检查:早期呈毛玻璃状,典型改变弥漫性线条状、结节状、云絮样、网状阴影、肺容积缩小。
3.实验室检查:可见ESR、LDH增高,一般无特殊意义。
4.肺功能检查:可见肺容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
5.肺组织活检提供病理学依据。
本病应注意与喘息性支气炎鉴别。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激素治疗:强的松30—40毫克,分2-3次口服,逐渐减量至维持量,5-lO毫克,1日1次。
(2)治疗并发症: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3)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舒喘灵等。
(4)氧疗:适用于晚期患者。
2,中医药治疗
(1)肺气虚损:咳喘声低、易疲乏,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气,止咳定喘。
方药:生黄芪30克,生白术、杏仁、紫菀、款冬花、地龙各10克、防风6克,太子参15克,炙麻黄6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2)气阴两虚,痰淤阻肺:干咳无痰或少痰,喘息气短,动则加甚,神疲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腰酸膝软,舌淡红、首薄白或少苔,脉细滑或细弱。
治法:补肺滋肾,化痰活血。
方药:太子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各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生黄芪30克,百合30克,胡桃肉15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川贝粉6克(冲服)。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六味地黄丸。
(3)脾肾阳虚,淤血内阻:咳喘无力,动则加甚,呼多吸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面灰唇紫,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温肾,化痰活血。
方药:熟附于10克、肉桂5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泽泻,0克、生黄芪30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杏仁10克、地龙10克、仙灵脾10克。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金匮肾气丸。
[预防与调养]
1。注意避寒保暖,防止受凉感冒。
2。避免接触病因明确的异物。
3。注意饮食营养。
4.人参、蛤蚧、川贝粉、红花、冬虫夏草适量,研粉人胶囊,适量服用,或每日食用核桃仁2-3个。体可见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或捻发音。有不同程度紫绀和杵状指。晚期可出现右心衰竭体征。
[诊断]
1.进行性气急、于咳、肺部湿罗音或捻发音。
2.x线检查:早期呈毛玻璃状,典型改变弥漫性线条状、结节状、云絮样、网状阴影、肺容积缩小。
3.实验室检查:可见ESR、LDH增高,一般无特殊意义。
4.肺功能检查:可见肺容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
5.肺组织活检提供病理学依据。
本病应注意与喘息性支气炎鉴别。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激素治疗:强的松30—40毫克,分2-3次口服,逐渐减量至维持量,5-lO毫克,1日1次。
(2)治疗并发症: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3)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舒喘灵等。
(4)氧疗:适用于晚期患者。
2,中医药治疗
(1)肺气虚损:咳喘声低、易疲乏,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气,止咳定喘。
方药:生黄芪30克,生白术、杏仁、紫菀、款冬花、地龙各10克、防风6克,太子参15克,炙麻黄6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2)气阴两虚,痰淤阻肺:干咳无痰或少痰,喘息气短,动则加甚,神疲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腰酸膝软,舌淡红、首薄白或少苔,脉细滑或细弱。
治法:补肺滋肾,化痰活血。
方药:太子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各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生黄芪30克,百合30克,胡桃肉15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川贝粉6克(冲服)。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六味地黄丸。
(3)脾肾阳虚,淤血内阻:咳喘无力,动则加甚,呼多吸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面灰唇紫,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温肾,化痰活血。
方药:熟附于10克、肉桂5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泽泻,0克、生黄芪30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杏仁10克、地龙10克、仙灵脾10克。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金匮肾气丸。
[预防与调养]
1。注意避寒保暖,防止受凉感冒。
2。避免接触病因明确的异物。
3。注意饮食营养。
4.人参、蛤蚧、川贝粉、红花、冬虫夏草适量,研粉人胶囊,适量服用,或每日食用核桃仁2-3个。


本图文由医吧健康网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