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年用药

老人用药要警惕药源性疾病

11-17 来源:

  许多老年人常常集数病于一身,长期同时服用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专家提醒,这样不但药物不良反应增多,而且还容易导致各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什么是药源性疾病?

  任何药物的作用都有两重性,特别是现在常用药中许多是化学合成的,既有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作用,又有对人体造成损伤的副作用。因此,如果用药不当,这种副作用发生率就会不断上升,从而导致人体新的疾病,这就是所谓的“药源性疾病”。

  例如一些抗生素类药物,使用 不当时,可损害人体的肾脏、肝脏、视听神经等;一些利尿药一可造成低血钾症;一些安眠药则可造成人对该类药的依赖性等。即便是中药,这种情况仍然存在,不过相对少些。例如,洋地黄,就有人发生过洋地黄中毒。由此可见,用药治病时,有用药剂量,服用间隔时间等方面一定要遵医嘱,不可自作主张,随心所欲的服用,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药源性疾病为什么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呢?

  第一,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不足,人到了老年,消化功能会减弱(如胃肠黏膜的细胞数量减少、消化道蠕动功能降低、胃酸分泌减少等),这就会影响老年人对所服药物的吸收,使一些药物长时间地滞留在其体内,从而会导致老年人患上药源性疾病。

  第二,药物进入人体后要在肝脏内进行氧化、还原和水解。但由于老年人的肝功能下降,很容易使药物发生变态反应,从而使其发生过敏和中毒。

  第三,药物进入人体后要经过肾脏进行排泄。但由于老年人的肾功能减退,其肾小球的滤过率和肾的血流量减少,使药物的排泄受到限制,导致大量的药物在其体内积蓄,从而易引发药源性疾病。

  第四,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分布不均匀由于老年人体内的水分和肌肉组织在减少,脂肪所占的比例相对增加,使一些亲脂性药物很容易积蓄在其脂肪内,从而易导致亲脂性药物中毒。

  药源性疾病的处理原则

  药源性疾病的处理原则,即对怀疑出现的病症是由药物所引起而又不能确定为何种药物时,如果病情允许的话,首先是停止使用所有的药物。这样做不但可及时终止药物继续损害机体,而且有助于诊断。

  停药后,临床症状减轻或缓解常可提示疾病为药源性,此后根据病情采取治疗对策。由于药源性疾病多有自限性特点,停药后无需特殊处理,待药物自体内消除后就可以完全缓解,多无后遗症,症状严重时须进行对症治疗。如果致病药物很明确,可选用特异性拮抗剂。

  若是药物变态反应,应将致病药物告知病人防止日后再度使用,患者本人也应牢记自己的药物过敏史,以便在今后看病时主动告知医生。

  老年人避免药源性疾病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掌握用药原则,能少用或不用的药尽量少用或不用;

  2)老年人虽然常表现为一身数病,但有些“病”其实是随机体老化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如骨质疏松、腰腿痛、食欲减退、失眠等。若能注意自我保健调节,通过饮食调理、合理参加体育运动、控制生活节奏、理疗和心理治疗等,是可以不用药而改善症状的。

  3)老年人常出现的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25120*等,彼此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治疗时应抓住主要矛盾积极治疗,不可多种药物一齐上。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并辅以积极的非药物疗法,这些病是可以只用少数药物就能控制的。

  4)注射用药对老年人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较其他方式严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只有在危、重、急和无法选择口服药等情况下,才宜选择注射用药。



本图文由医吧健康网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