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口吃常识

口吃者大多曾鹦鹉学舌_口吃

05-30 来源:互联网

   钱医师提供的样本为:成人口吃患者132名(16至47岁)、儿童口吃患者样本68名(3至10岁)。

   另据统计,浙江口吃患者有40余万人,约占人口总数1%。

   95%的患者是“鹦鹉学舌”

   据介绍,口吃形成主要有四大原因。

   1.模仿:鹦鹉学舌,模仿人家最终患上口吃。

   2.暗示:周围有口吃患者,通过动作和心理的暗示,不断受他人影响。

   3.疾病:一些幼儿在生病时会有反常的语言动作,久而久之,病愈后演变为口吃习惯。

   4.惊吓:突然受到刺激,引发口吃。

   在132名成人患者中,属模仿的有125人,占95%;暗示的有4人,占3%;疾病的1人,1%;受惊吓的1人,占1%。

   值得注意的是,在125名模仿患者中,绝大部分发生在10岁以前。钱医师认为,这一年龄正是学习语言的时期,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欲望都特别强,因此家长要格外注意。

   4—6岁最容易医治

   据钱医师介绍,4-6岁是儿童口吃患者的最佳治疗年龄。因为这一年龄段没有心理障碍,属原发性口吃;而8岁则是一道坎。过了这个年龄,儿童将逐渐转为继发性口吃,其心理阴影日益加深,会给治疗增加难度。

   另外,通过对68名儿童患者的患病成因分析,发现其中受动画片、港台娱乐片影响较多。尤其是一些动画片,双声词较多,动辄“这头小猪好好玩哦”,易对孩子造成影响。另外,一些相声、小品或影视剧模仿结巴说话,也容易引起幼童模仿。

   别哪壶不开提哪壶

   对于成人患者,钱医师认为主要应采取心理治疗、呼吸训练、发音练习等手段。而对于儿童患者,则有以下几种简便易学的方法———

   1.填补:发现孩子说到“我要买可……”时,立即补上一句“是不是要买可乐”。

   2.避开:掌握孩子难以发音的字,对话时想方设法绕开它们,千万别哪壶不开提哪壶。

   3.淡化:孩子如果口吃,切忌打骂,或者用“长大讨不到老婆”之类语言刺激他们。要想办法淡化孩子的心理阴影。4.有话慢慢说:当着孩子的面,父母说话别太快。大人语速一快,孩子也跟着快,很容易卡壳,造成口吃。

   女性患者激增

   平时“羞于开口”的女性,患口吃的也不在少数。132名成人患者样本显示,女性口吃者有36人,占27%。而在20年前,这一数字仅为8%。

   为何一下翻了两番还多?钱医师认为,20年前社会还相对封闭,一些口吃女性羞于就诊,因此实际数字可能远远不止8%。如今社会趋于开放,女性在社会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活、工作上的压力,都促使她们正视自己的口吃疾病。



本图文由医吧健康网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