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夕阳风采

老人为失学孩子奔走_

05-25 来源:互联网
老人为失学孩子奔走
2007年06月13日05:45 来源:就医网

中国老人网

在湖北省武汉市有这样一位老人,他除了自己节衣缩食,捐资5万多元,福及107名山区贫困学生外,他还十二年如一日跋涉在秦巴山山区,行程20多万公里,为失学的孩子们奔走呼号,发动社会各界138个单位、900多人助学,使近千名失学孩子重返学堂。他就是被称为“希望老人”的武汉市离休干部江诗信。

  一、12名学生喜圆大学梦

  8月21日清晨6时46分,从十堰开往武汉的火车徐徐驶入武昌火车站。

  武汉市洪山区严西湖渔场离休干部江诗信与24名学生一起走下火车,这些学生都来自鄂西贫困山区,他们中12人今年考上了大学,12人考上了高中。经江诗信牵线搭桥:当天上午,武汉市的一些单位和个人将与这12名大学新生办理结对子助学手续,武汉的一所中学则答应免费接受12名高中学生入学。

  江诗信个人一共资助了107名贫困学生,首批12名山里娃今年参加高考都考上了大学。

  “郧西县河夹镇的殷娟考得最好,568分,上了哈工大;余敦福上了重庆邮电学院;纪季康上了湖北工学院;上津镇的程秀瑛考上了华中师大;陈光华考上了武大,杨玲考上了华科大……”

  江诗信扳起指头如数家珍。而前几天,江诗信接到了8年前他资助的贫困生李荷荣寄来的报喜信:“江爷爷,今年高考我考了495分,已经被武汉化工学院录取。”8年前这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子跪在他面前的一幕仍然让他嘘唏不已。

  李荷荣,红安县华河镇邓桥村人,家里穷得没有一条棉被,几个孩子睡在稻草上,尽管这样,但李荷荣的成绩却在班上名列前茅。

  1995年家里决定让李荷荣退学外出打工,她跪倒正在同村另一家走访的江诗信面前说家里如果不让她读书,她就要去死。江诗信连忙来到她家做她父母的工作:“穷就穷在没有文化,要不想睡稻草,只有读书哇!这么优秀的孩子……”。就这样,江诗信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与洪山区的另外两个好心人一起,资助她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

  在他资助的学生中,除12名学生过了高考录取分数线外,还有10多人考上一类高中,20多人考进了中专。

  二、与失学孩子结下不解之缘

  今年68岁的江诗信一生坎坷:他祖籍湖北鄂西山区的郧县,8岁时父亲牺牲。作为烈士遗孤,他在乞讨流浪中度过童年,1949年,14岁的江诗信被党组织送进部队,后转业到武汉一所小学任校长后不久,便被错划成“右派”长达20年。80年代中期,他年仅50岁就因身体原因,在严西湖渔场小学离休。

  1987年,他自费参加摄影培训班学习。毕业后,江诗信开始在郧西一带采风,主要想拍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组成“家乡美”影展。

  1988年的深冬,江诗信到鄂西北大山深处采风时,看到一个不满12岁衣衫褴褛的孩童,赤脚走在山坡上放猪,江诗信举起了手中的相机,“苦孩子”的组照诞生了。后来他一打听,才知道那名女孩叫罗娇娇,因为家里穷而辍学在家。面对石条垒起的课桌和冰冷的石凳,江诗信泪如涌泉。

  1991年初,江诗信在红安县采风,华河镇熊家河村,看到小姑娘张晓丽在家门口一边煎药,一边在专心致志地看书,左手不小心伸进了药罐,一下子被药水烫起了一串水泡。江诗信经过了解,才知道她父亲已经去世了,母亲患病长年卧床不起,只好辍学回家,江诗信动情了,连忙挤出100元路费送给她。

  1992年秋,国家实施“希望工程”,江诗信将张晓丽等3名孩子作为自己的救助对象,每人每学期各寄20元学费。当时他月工资仅有100元。次年春,江诗信再次来到熊家河村探望张晓丽,在村西头,一个放牛的男孩子跪在江诗信的面前:“江爷爷,我知道您是好人,您也供我上学吧。”从那一天起,江诗信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他拿出了家里所有能拿出的钱和衣物,开始做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让更多的失学孩子读上书。

  江诗信决心在有生之年,资助100名贫困学生。


... ...


本图文由医吧健康网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