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动态

坦言“医改不成功”不尴尬 失败的代价催人警醒

03-04 来源:互联网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官员葛延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从2003年起,他们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开展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课题研究,吸纳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北大公共卫生学院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的专家,组成庞大的研究阵容。研究结论是,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存在明显缺陷,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期待变革。

  改革是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创举,但在巨大的政绩冲动之下,在个别地方,缺乏缜密论证设计的冒进式改革有之,牺牲大多数人利益让极少数人得实惠的冒牌改革有之,只顾眼前不计长远的短视改革有之……有些基层单位的改革变了味跑了调,早已弄得天怒人怨,似乎还从没官员公开承认过“改革失败”,并像刘欢在歌里唱的那样“重头再来”。相反地,很多官员惟恐形象抹黑、政绩落空,动不动就摆出“说我失败就跟你急”的姿态,讳疾忌医,使改革中很多致命的先天缺陷难以得到根本纠正。

  坦陈“医改不成功”,需要莫大的勇气。然而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求真务实”,这才是一种直面现实勇于担责的政治智慧和为政之德。可惜的是,1994年开始的医疗制度改革至今已有10年,我国人民收入明显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GDP达1000美元,看不起病者却日渐增多,农村有一半的农民看不起病,城市居民生病后自我医疗的占47%。越来越多的公共医疗机构将门槛筑成了高高“钱槛”,尽管社会舆论关于公医不“公”的拷问愈益激烈,但政府主管部门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不愿承认医改之败。

  根据卫生部刚公布的“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我国卫生总费用从1980年的143.2亿元急速上涨到2003年的6623.3亿元,增涨了整整15倍,涨幅高达1500%。但在这飞涨的卫生费用构成中,政府卫生支出从36.2%下降至17.2%,降幅超过50%;社会卫生支出从42.6%下降至27.3%;个人卫生支出却从21.2%剧增至55.5%,也超过了50%。与发达国家政府负担73%、转型国家的政府负担70%、其他发展中国家政府负担57.2%卫生总费用的比例相比,不难看出,我们10年医改路早出现了方向偏差——公共财政甩包袱式的医改操作损坏了公共医疗保障的公平性,最终使医疗服务成为富人的奢侈品。

  保障公民就医权及生命健康权,是一项不可推卸的国家责任。忽视了贫困人口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医疗制度改革,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实际为这场“不成功医改”作了一次昂贵的埋单,它让那么多贫困者付出了身体健康的成本,失败的代价让人沉重,也应催人警醒。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期待变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已发出了这样的信号,并提出了医改新框架。对此笔者有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政府主管部门不要为此再打嘴官司,认为调研报告给部门政绩和公共形象“抹了黑”,无视愈演愈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到医改巨大病灶,放不下架子唱一曲《重头再来》;二是希望新的医改框架里牢牢锲入民生要素,把公共医疗打造成为质优价廉的公共品,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使公共医疗机制真正成为和谐社会的一道重要健康保障线。




本图文由医吧健康网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