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策略

大学生求职要小心误区_职场策略

05-27 来源:互联网

  又到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时。昨天,百余名大学生参加了有关部门举办的职业规划讲座。记者发现,不少大学生误将职业规划等同于职业目标,普遍存在先就业、后择业的心态,以致走入误区。

  误区一 规划等同目标

  记者见到复旦大学的小黄时,她正认真地填写一份职业测评卷。她告诉记者,自己来咨询,主要是为了避免重蹈一位师姐的覆辙。

  据她介绍,这位师姐本科毕业后到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不久又打算考公务员,但没考上,还因为复习耽误了工作,领导对她很不满意,她只好辞职。此后,她又闭门准备考研,考了两次考上了,今年就要毕业了,可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仍旧一片茫然。

  小黄的“职业规划”是:“先进外企,争取三年后踏上管理岗位,再看看有没有机会跳到更有实力的公司。”

  【建议】生涯管理咨询师洪向阳:很多职场新人都将职业规划等同于职业目标。例如,5年内当到部门主管,10年内成为公司总经理,这就是职业目标,而职业规划则是如何在5年和10年内达到这两个目标。与职业目标相比,职业规划应结合个人专业、兴趣、个性等,对职业生涯作通盘考虑,应该更具体、更具操作性。  误区二 先就业后择业

  几位职业规划师发现,很多大学生都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想法。

  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小魏见会计事务所职位待遇高,于是应聘到沪上某著名会计事务所工作。然而不到一个月,他就后悔了:财务工作十分单调,而且要求从业者格外细心、锱铢必较,可他生性外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勉强工作了半年,小魏最终辞职。

  【建议】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陈国良:求职者在求职前一定要想清楚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工作,想找什么样的工作,自身有什么优缺点,用什么方式找工作,当前社会需要哪些人才等,这些问题的交叉点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职业定位。

  误区三 证书当作万能药

  同济大学大四学生小张告诉记者,虽然拥有计算机中级、办公自动化、英语六级等好几张证书,但他求职屡屡碰壁,投出的简历如石沉大海,难得有一次面试的机会,也在第一轮就遭淘汰。一外企面试官告诉小张,虽然他考的证书比别人多,但公司需要有创意、敢突破的人才。

  【建议】职业规划师杨丽华:在选择考证前,除了考虑证书的含金量之外,更要考虑证书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实际作用。证书只说明你具备某方面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全面反映个人素质。虽然证书可以为你的简历加分,但更多企业看重的还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本图文由医吧健康网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