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市场

中医药飞跃式六突破

05-28 来源:互联网

  可是到了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不但没有突飞猛进,而是停滞不前,甚至还有倒退的趋势。那么,怎样才能使中医药飞速发展,并冲出国门呢?笔者认为必须要在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药材种植、成药加工、国内推广和国外拓展这六个方面,实现飞跃式的突破。

  诊断方法上的突破

  至今我国中医的诊断方法,还是沿用四诊、八纲、二十八脉。大夫给患者号脉,问问病情,然后开方子,到药房抓药。患者的病情怎样,需要等下一次来看病时,再问,再号脉,再开方子,再抓药。如果中医大夫看病有了偏差,那就只好换大夫或去看西医。中医看病,一凭知识;二凭经验。可经验这东西,可变性太大,很难把握。

  笔者有位朋友病了,他找了三位当地有名的中医大夫诊断,三位大夫有三个说法,而且开的方子大不一样。此刻我这个从事多年中医药研究的老科技工作者,对中医产生了极大的疑惑,到底用哪个方子好呢?中医能看准病吗?后来他去看西医,经过化验和检测,确诊为急性胆囊炎。像这样一项简单的病,中医就是确诊不了。可见,中医的诊断方法应当改进了。

  西医对患者的诊断有一系列科学的程序,如使用听诊器、血压计,作化验、B超、X光透视,作心电图、脑电图和CT等诊断手段,然后根据多项化验或检测结果,再对诊下药,有的放矢,治疗效果就好。例如:某人患有胆结石,用中医四诊法,就很难判断准确。可西医做个B超,马上就可以发现有没有结石,它在什么部位,有多大的体积。又如:某人患糖尿病,用中医四诊法,就很难准确地判断出来。可西医经过化验、检测,很快就有准确的结果。再如:某人患了肺结核,用中医四诊法,就不一定能准确诊断。可西医只要经X光透视,很快就会做出准确的诊断。在古代和近代,中医的四诊法,还是很先进的,因为当时的科学不发达。可是到了现代,西医科学突飞猛进,而中医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就远远地落后了。

  所以,中医的诊断方法需要改进,要有所突破。不要再抱着传统的老方法不放,固步自封,这是没有发展出路的。

  中医的诊断方法要突破就要引进西医的检测方法。如:先做“四诊”,然后做必要的功能化验、检测,再开方抓药,这样治病的效率和效果会大大提高。这种诊断方法的改进,必须要从全国中医大中专院校的教育开始,从临床实践上加以改进,逐步推广,形成规律和规模。相信这样做,不但中国人能接受,就连外国人也会叫好。

  治疗手段上的突破

  一直以来,中医治病的手段是很多的。如:吃药、针炙、拔火罐、按摩、推拿、刮痧、药浴、外敷、药酒等。可经过长期的演变,现在只剩下开方吃药了。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些治病手段,也丢得差不多了。

  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学针灸、推拿和按摩,回国后自己开诊所。可我们许多中医院的大夫,有会针灸、按摩、推拿的,在治病时,不使用这些治疗手段;有的根本就不会,问其原因,回答是学校没有教过。我们的中医能不能把这些方法,分别做为治疗手段呢?

  在一些偏僻的地区,人们看不起病,像拔火罐、针灸、推拿、按摩、刮痧、药浴、外敷和药酒等治疗手段,使用得很充分,而且见效快、效果好。可越是到了大城市,这些治疗手段几乎就见不着了,这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外科手术,好象只是西医的专利,与中医无缘。难道中医就不能引进外科手术吗?笔者提出这个论点,很可能会引起许多人,甚至是中医界同仁们的非议。据传,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是外科手术的专家。他给关羽做过取毒箭头的外科手术,很成功。他还提出要给曹操作开脑颅的手术,后被曹操所害。几千年过去了,我们的中医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把外科手术引进到中医中来,这需要中医界的同仁们很好地去探讨、研究。

  前不久,国内第一所中外合资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和中西结合医院,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挂牌。这所医院的创办人,是侨居荷兰的中医博士杨江清,他们成功地解决了中医在治疗手段上的突破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典范。特别是中医和西医不能互相排斥,要互相融合,彼此互补,互为依托。

  药材种制上的突破

  所谓中药材种制上的突破,是指中药材在种植和炮制上必须改进、有所突破。

  我国的中药材,绝大部是分散的药农在种植,他们为了求得药材上的高产出高回报,在种植药材时,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这样使得药材的质量大幅度地降低,本应该拿来治病的药材,也治不了病了;没有毒性的药材反而有毒了,这种局面不改变,中药是没有前途的,甚至还会走向衰落。

  在药材的炮制上,分散的药农们,不可能严格地按标准和要求去加工。尤其是像熟地黄、炙甘草、炙当归等一些药材,它的药性就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更有甚者,有些药农为了谋取暴利,竟然以假乱真或以次充好,这样对中医药的推广和应用是十分有害的。药材不像服装或小商品,它是用来给人治病的,来不得半点虚假。

  在中药材的种植和炮制上,国家要制定或修订严格的标准,大力宣传和推广这些标准,收购中药材的单位,要培养得力的人才,从严把关。

  当前,我国在中药材的管理上,存在着两种极端,要么是放任不管、任其发展;要么是一管就“死”、标准极严。这两个极端都不可取。去年《健康报》对中药材GAP认证的争论,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现在国家的GAP标准极严,从理论上看它是对的,但从实际上看它不符中国的国情。因为一般的小种植基地是搞不起来的,那些松散的药农们,更无法去运作。这样做等于扼杀了一大批小种植基地的药农和100%的分散药农,而这些人所种植的药材,要占全国药材总量的80%还要多。这就需要国家对当前GAP认证的标准和要求进行修改,要改到能使大部分药农只要经过努力,都能通过认证才行。

  要实现中药材在种植和炮制上的突破,难度是很大的,需要在土壤、种子、种植、采集、加工或炮制、收购等多个环节上下功夫,层层把关,最终目的就要提高中药材的产量、质量。

  成药加工上的突破

  几千年来,华夏子孙世世代代,都是吃中医汤药长大的,至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西方大多数人为什么很难接受中医药呢?主要原因就是一句话:“煎药麻烦,吃药太难”。

  有一位住院患者,曾对笔者说:“中医好,能治病,可就是吃药太苦太难了。我坚持了10天,后来一吃中药就呕吐,没办法只好改看西医。”一语道破了中医药的缺陷和中医药必须改进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有些制药厂家,对中药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如:XX胶囊、XX冲剂、XX针剂,效果很好,但这些药只是中药里的凤毛麟角,太少了。像这样的中成药,就是我们发展的方向、要突破的目标。

  要加快对中成药的改进和突破,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药准字号的审批问题。按我国当前的作法,要开发一种新型中成药,需要4-5年的时间,耗资少则几百万元,多则几千万元。照这种速度,中成药的发展突破前途渺茫。笔者所在的科研所,在肿瘤、肝病、风湿病等方面的研究上,已有150多项科研成果,可真正用于临床的中成药不足成果的5%。

  我们还要看到,中医药是我国最大的特色经济。而中成药的突破,将是我国一个非常大的经济增长点。现在日本、南韩、美国,把我国中药材大量购买回去后,再经过加工为洋中药,又以高价卖到中国来。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国人的深思。

  所以,国家应在中成药的开发上,采取特殊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和措施。可以把中成药分为内服、外用和针剂三个层次及一二三四五多个类型,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中成药要区别对待,缩短开发时间,减少开发经费,保证药品质量,加快开发速度。

(实习编辑:周云霞)



本图文由医吧健康网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