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障碍

患者为何不信医生?  - 

05-30 来源:互联网

  编者按:“拒签导致孕妇死亡事件”发生后,尽管社会上对丈夫肖志军的指责声不断,但是另一方面也引发思考,肖志军执意不签字?有没有其它更深刻的原因?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文俊和中国社科院伦理学家邱仁宗先生的共同答案是,医患关系中缺乏起码的信任,对这一悲剧的形成负有直接责任。

  最新进展:据《京华时报》报道:12月14日,死亡孕妇李丽云的母亲李小娥的代理律师王良斌向北京市卫生局递交了律师函,称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拖延治疗、急救措施不当是孕妇死亡的根本原因。王良斌发现,17名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中,有8人在北京市卫生局没有登记。

  “他身着白衣的时候我不信,

  他拿手术刀的时候我不得不信,

  他翻开账单的时候我睁大眼睛我不信,

  他让我付钱的时候我口喊冤枉不得不信,

  这个世界真的很奇怪,

  你不知相信谁却还是相信了他,

  你什么都不相信却又不得不相信,

  你相信他了却不相信自己了……”

  这是网上一首《病人写给医院的诗》。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文俊把这首诗引入了她的毕业论文《关于医疗纠纷成因的社会学研究》中。为完成这篇论文,刘文俊深入医院、病房,用半年的时间,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近十多年来有关医疗纠纷的海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汇总,深入研讨了医患关系的核心内容——信任问题。

  在针对“拒签导致孕妇死亡事件”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刘文俊提起了这首诗:“这满眼的‘不信’、‘不得不信’,非常传神地刻画出目前医疗领域的信任问题。”

  医院专家系统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正是来源于商业利益的淡漠,病人之所以相信医院是公平的,因为他相信医院是置身交易之外的。

  刘文俊在调查中发现,患者最反感医生问他们:公费还是自费。患者认为问问题的医生心术不正,根本不是看病,是在考虑怎么掏我的腰包。医生也感到很冤枉:我本来是替你们考虑,根据你们的经济能力来给你们量身定做治疗方案的。

  应该看到,肖志军拒签,很大程度上是他支付不起医疗费用——患者和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尤其对自费患者来说,同时也是对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这种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费用的承受能力。

  某记者的母亲在一家医院做化疗,医生开了两个方案,一个是价格三千元一疗程,另一个一万四千元一疗程,让家属选。这位记者很为难,选择便宜的怕效果不好,选择贵的吧,又承受不了。 

  这位记者后来感慨说,就医过程中的“医味儿”越来越淡,“钱味儿”越来越重了。

  钱味儿越来越重,信任就自然而然地越来越少。 

  如果在一个医疗福利体系完整的框架内就医,患者面对的是一个分层级的体系,大病急病到大医院,小病慢病在社区医院,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刘文俊说,而目前在我国,医疗资源的紧缺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紧缺。大医院的医生一天看四五十号病人,时间紧不能充分与患者沟通,导致患者抱怨医生不负责任,成为引发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缺乏完整的医疗福利安排的时候,当患者成为纯粹消费者的时候,看同样的病,花一样的钱,他肯定愿意找三级甲等医院的主任医师,而不愿意找自家门口的二级区县医院的同级别的医师。他要求的是物有所值。

  患者看病一味追求名医名院,与消费行为中的追求名牌效应是一样的。名牌的美誉度高,信誉好,才能保证质量。信的不再是医院专家系统的权威和公正,而是“一分钱一分货”——这,也许才是贫穷的肖志军不敢签字的真正原因。

_>


本图文由医吧健康网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