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误区

饮食西化并非“慢性自杀”之因

12-04 来源:

  八月底,在北京落幕的Falk论坛上,有关专家呼吁提高对炎症性肠病的关注。炎症性肠病原本是在白种人中较高发的疾病,而近20年特别是近10年来,在亚洲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专家认为除遗传基因等因素外,亚洲人生活方式的西化,特别是饮食方面的变化,如更多地食用油炸食物和甜食等,可能与该病发病率升高相关。

  不仅是炎症性肠病,在此之前,前列腺癌、乳腺癌、大肠癌、胃癌等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的增加,也都被认为与饮食西化有关。因此,有人提出“饮食西化等于慢性自杀”之说,我们不禁要问事实真的如此吗?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说:“饮食西化等于慢性自杀的提法有些言过其词,在世界各国文化、经济交融越来越多的今天,中国百姓接触西方饮食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原来发病率低的疾病随着社会发展而增多,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饮食西化,这种提法存在几个误区。”

  误区一

  洋快餐就是西方饮食

  很多人一提起西方饮食就直接划等于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这实际是一个误区。西方饮食的概念是十分丰富的。当然,如果全盘洋快餐是万不可取的,尤其是青少年。“如果青少年从小就经常吃洋快餐,容易造成能量、油脂和糖分摄入偏高,部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形成肥胖以及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增高。”

  误区二

  中餐不会导致慢性病发病率增高

  总的来看,中国饮食的整体质量和营养素的完整性与均衡性要比西方饮食好,但是中餐现在也呈现出一些不好的发展趋势——烹调用盐、用油、用糖明显增多;动物性脂肪(肉类)摄入明显增多;油脂类摄入占每天能量摄入的百分比明显增多。“这些趋势在大城市中表现尤其突出。原来中国人饮食中脂肪摄入比例在25%左右,而现在能占到40% 甚至更高。”

  于康说,“现在肉类食物摄入增多,并不是饮食西化,而是中餐本身的变化。比如红烧肉、涮羊肉是典型的中餐,人们食用的量与频次比以前增加许多。”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显然是以植物性为主,所以中国人胃肠的生理特点是比较适应植物性食物的。因此,针对目前一些慢性病、西方常见病发病率的增多,目光并不应该仅仅盯住饮食西化的概念,而是首先要从中餐油脂比例、盐糖含量上进行控制。

  误区三

  饮食西化只带来健康隐患

  于康说,还没有医学研究可以证明东西方人在消化功能方面存在人种差异,所以既不要夸大其词,认为饮食西化等于慢性自杀,也不要盲目全盘西化。

  现在东西方的交流越来越多,饮食的西化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西方饮食也有其自身的优点——第一,蔬菜烹调方法大多凉拌或者沙拉,最大限度保护了水溶性维生素,同时防止高温后过氧化物(治癌物)的产生;第二,材料新鲜;第三,刺激性食品较少,西方饮食很少有辛辣的;第四,某些烹调方法用油很少。

  当然,没有一种饮食是十全十美的,西方饮食在能量、糖分方面大部分还是高于中餐,因此在食用过程中,应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西方饮食可以吃,但每周不要超过两顿,每顿的量(特别是肉类)不宜过多,在这个前提下,对健康不会产生大问题。”



本图文由医吧健康网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